会员登录 - 用户注册 - 设为首页 - 加入收藏 - 网站地图 最高法:不要轻信“找后门”低价办理养老保险!

最高法:不要轻信“找后门”低价办理养老保险

时间:2025-07-09 16:51:49 来源:屁滚尿流网 作者:娱乐 阅读:762次

最高法提醒老年群体,找后门不要轻信“有关系”“找后门”办理养老保险,最高更不要听信“神医”“神药”“包治百病”等。轻信

8月24日,办理保险最高法发布六类养老诈骗犯罪典型案例,养老揭露养老诈骗“套路”手段及其危害。找后门

据最高法介绍,最高为依法有效推进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,轻信这批案例主要集中在重点打击的办理保险六类养老诈骗犯罪。案例一,养老被告人以提供“养老服务”为名,找后门承诺高息回报、最高享受床位优先居住权、轻信入住打折等诱骗老年人大额预存消费投资,办理保险实施非法集资。养老案例二,被告人以投资“养老项目”为名,承诺高额福利消费卡、货币分红等为幌子,引诱老年人投资“养老公寓”项目,致使老年人钱财遭受损失。案例三,被告人以销售“养老产品”为名,利用虚假宣传获取老年人信任,鼓吹投资收藏品能够获得高额利润,骗取老年人高价购买廉价批发的收藏品,收藏“艺术品”变成高价购买赝品。案例四,被告人以宣称“以房养老”为名,诱骗老年人抵押房屋获得资金,再购买所谓高收益的理财产品,行非法集资之实。案例五,被告人以代办“养老保险”为名,谎称有能力代办“养老保险”,骗取老年人钱财。案例六,被告人以开展“养老帮扶”为名,以义务诊疗、免费医疗咨询等获得老年人信任后,夸大病情、虚构保健品为“特效”药品,诱骗老年人高价购买保健品。6个案例从不同角度揭露了养老诈骗“套路”手段及其危害,帮助老年人提高法治意识和识骗防骗能力,有利于最大限度挤压“行骗空间”。

通过6个案例,人民法院提示广大老年群体选择“养老服务”时,要选择具有正规资质的养老企业、养老机构。投资“养老项目”和购买“养老产品”时要多思多虑,多与子女商量,不要轻信所谓“高额返利”“高价回购”等宣传,自觉抵制高利诱惑,时刻绷紧防范意识这根弦,时刻保持理性投资、理性消费。

办理“养老保险”时,要通过政府网站、居委会、村委会等有关部门详细了解国家和地方政策,依法依规办理,不要轻信所谓“有关系”“找后门”可以低价办理等。看病就医时要到医院,不要被所谓免费讲座、免费诊疗等蒙蔽,更不要听信“神医”“神药”“包治百病”等。广大老年人要多参与有关部门组织的养老诈骗宣传教育,充分了解犯罪分子惯用“套路”手法,踊跃举报养老诈骗犯罪线索,牢牢守住“养老钱”。

(责任编辑:知识)

相关内容
  • 彩票自助机摆进商场,如何有效避免未成年人购买?
  • 周鸿祎回应360广告多:挣钱难,为了反哺安全
  • 极端高温下,那些在无空调场所工作的人们
  • 因混动产品广告贬低丰田本田,吉利汽车被罚1万
  • 内蒙古再提“套内面积” 公摊“糊涂账”该如何厘清?
  • 淘宝听懂方言了:支持天津话、东北话、山东话、河南话、河北话
  • 关于今年《财富》世界500强的三个真相
  • 深度|智能汽车时代新难题:要解决的不仅是硬件安全
推荐内容
  • 午盘:美股延续近期跌势 三大股指均有可能录得三连跌
  • 恒驰汽车被强制执行926万元
  • 军事专家:美军方迫切想与中方沟通 但这个前提条件绝不能少
  • 超6万家外企在上海投资,上海加快落实新版外资准入负面清单
  • 世界杯,老王又回来了
  • 夏世祥:西方的产品标准有些对中国带有歧视,是中石化品牌国际化碰到最大的问题